了解胃炎
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,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慢性胃炎。
慢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损害,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,甚至消失,从而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。慢性胃炎一般可分为浅表性、萎缩性、肥厚性三种。
浅表性胃炎: 可无症状或有不规律的上腹隐痛,尤以进食油腻食物后较为明显,亦可伴有反酸、嗳气、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。
萎缩性胃炎: 可见上腹不适、疼痛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胀、腹泻,有时症状颇似消化性溃疡或出现体重下降、贫血,伴有舌炎、舌乳头萎缩等。
肥厚性胃炎: 可见上腹不适或疼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大量黏液或反酸、烧心,伴有乏力、腹泻、水肿等。
01胃炎是怎么形成的?
外源性因素:幽门螺杆菌感染(最常见及最重要的病因)、饮食因素(营养不均衡、喜食辛辣等)、吸烟、饮酒、药物(非甾体抗炎药、激素等) 等。
内源性因素:年龄、遗传易感性、胆汁反流、糖尿病、自身免疫性胃炎等。
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活检组织学检查。
02怎样治疗慢性胃炎?
1、消除病因,改善饮食习惯
对长期饮用烈性白酒、喝浓茶、浓咖啡或食用过酸、过辣、过热食物习惯的应戒除。因服用激素类药物,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胃炎,要停用药物刺激;对因口腔感染引起的胃炎,应消炎治疗。
应食用易消化食物,如:牛奶、新鲜水果、蔬菜等;不吃腌制食物,减少食盐的摄入量。同时,增加食物中的营养,如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E、叶酸等抗氧化维生素,以及锌、硒等微量元素或可帮助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逆转。
2、规律的药物治疗
首先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(Hp) 感染,由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,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,因此根治HP非常重要。其次可根据病人症状酌情予以护胃、促动力等药物。
03怎么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?
1、保持口腔清洁,避免咽、喉、口腔病灶细菌或病毒侵入胃内,引起细菌或病毒的感染;
2、不过量饮用烈性酒、浓茶、咖啡;少吃泡菜及过烫、过硬、粗糙的食物;不过度吸烟;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时,如阿司匹林,非甾体类抗炎药物,需餐后服用,减少药物对胃的激;
3、注意饮食中的营养,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;
4、保持精神愉快。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,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,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;
5、过酸、过辣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。饮食时要细嚼慢咽,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,有利于消化吸收;
6、对有上腹部饱胀不适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、早饱、食欲减退、贫血、消瘦、舌炎、舌萎缩、腹泻症状者进行早期胃镜检查。做好早期诊断,早期及时根治病因,对经治疗症状好转的病人定期复查。
(脾胃科 李超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