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满,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万物“小得盈满”。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°时为小满。
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但还未成熟,只是小满,还未大满。小得盈满乃阳气极致所逼,阳气极,火气旺,物极必反,阴气就开始萌生。
所以,小满节气的“物至于此,毕尽而起”,是指阴阳关系开始转变——万物尽旅西行,阴起盛,万物才能成熟。
小满物候
01一候苦菜秀
小满虽然预示着麦子将熟,但毕竟仍然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。在过去,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。食苦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苦菜的品种也多种多样。
02二候靡草死
靡草,至阴之所生也,故不胜至阳而死。所谓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。小满节气,全国各地开始步入夏天,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。
03三侯麦秋至
《月令》:“麦秋至,在四月;小暑至,在五月。小满为四月之中气,故易之。”麦秋的秋字,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。因此,虽然时间还是夏季,但对于麦子来说,却到了成熟的“秋”,所以叫做麦秋至。
小满习俗
01祭车神
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,传说“车神”为白龙,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、香烛等祭拜之,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,祭时泼入田中,有祝水源涌旺之意。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。
02小满动三车
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、油车和丝车。此时,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,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;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(chong)打,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;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。
小满前后,蚕要开始结茧了,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(sao一声)丝。
03祈蚕节
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,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。
蚕是娇养的“宠物”,很难养活。气沮、湿度,桑叶的冷、熟、干、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。由于蚕难养,古代把蚕视作“天物”。为了祈求“天物”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,因此人们在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。
小满养生
小满到来意味着盛夏正式拉开帷幕,气温逐渐升高,天气闷热,湿气加重,人的身体也会越来越不适应。
小满养生,应以健脾化湿为主,做到“既病防变,未病先防”。
起居养生
小满后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,但早晚温差偏大,仍会较凉,尤其是降雨后气温更是下降明显,因此要注意适时的添加衣服。
晚上睡觉时,更要注意保暖,要避免着凉受风,同时也要顺应夏季的自然规律,此时阳长阴缩,要早起早睡,保证睡眠。
此外,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升高,天气较为闷热,许多公司、商场、餐厅、公车等场所都已开空调降温,人们回家后也常常开空调、电扇来纳凉驱热。
而长期处于寒凉的空调环境中容易损伤人体阳气,尤其是汗出湿衣,毛孔舒张时突然进入空调场所更让寒气乘虚而入,容易引发感冒。
小满时期空调降温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:
一是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7℃。温差过大易使人体感到不适,温度过低又易使人着凉生病。
二是不要让空调风口对着头部及背部直吹。中医认为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背部属阳,均为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,以上部位当着寒风直吹,会直接损伤人体阳气,引发头痛、背痛、身痛、关节痛等各种痛证。
三是开空调的房间不宜长期关闭,应适时开窗或开门通风,以利空气交换,浊气排出。特别是家中或公司有人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时,要避免开空调,以免空气不流通造成交叉感染。
四是夜间开空调睡觉时应穿长裤及有袖上衣,并盖上单被,以免熟睡时人体阳气内藏,抗寒能力下降,更易受寒着凉。
饮食养生
进入“小满”后,饮食调养可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,可常吃具有清利湿热、养阴作用的食物,如赤小豆、薏苡仁、绿豆、冬瓜、黄瓜、黄花菜、水芹、荸荠、黑木耳、胡萝卜、西红柿、山药、鲫鱼、草鱼、鸭肉等,忌吃膏粱厚味、肥甘滋腻、生湿助湿的食物。
此外,天热吃“苦”,胜似进补。一到夏天,因为炎热,很多人会食欲不振。而苦味菜胜在“入心经而降心火,去心火而神自安”,人的味蕾对苦味比较敏感,而且吃了苦食可以泻火解暑,健脾开胃,增加食欲,促进消化,正是一举多得。
再者,辛辣厚味要少食。小满过后,雨水渐多,空气滋潮湿热,皮肤蕴湿生热,容易引起风疹、风湿疹、汗斑、湿疹、湿性皮肤病、足癣等,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篇》说:“邪气中经,则身痒而瘾疹。”
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腻、生湿助湿的食物。因此,诸如动物脂肪、海鲜鱼类、酸涩辛辣、性属温热助火之品,要在小满节后适当节制摄取,避免诱发各种疾病,从源头做到“防热防湿”,“未病先防”。
天气渐热后,人体水分丢失较多,多进稀食汤饮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。如早、晚进餐时食粥,午餐时喝汤,这样既能生津止渴、清凉解暑,又能补养身体。
在煮粥时加些荷叶,称荷叶粥,味道清香,粥中略有苦味,可醒脾开胃,有消解暑热、养胃清肠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,有消暑止渴、清热解毒、生津利尿等作用。
运动养生
运动养生方面,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,如慢跑、打球、舞蹈、瑜伽等,可以和缓情志,强身健体,加快新陈代谢,使心情愉悦,身体气机条畅。
所谓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生命亦复如是,在于不断运动。动则身健,不动则体衰,机体在阴阳对立统一中和谐地更替。小满过后,积极进行体育运动,提高身体素质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刚开始锻炼或者体质较差的人群不宜大量高强度运动,并且运动中要防止损伤四肢关节肌肉,可以选择和缓、低强度、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,如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等。
根据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,筋骨舒展,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。忌出汗过多,因为“汗为心之液”,过度出汗容易损伤心液和心气,日久会造成气阴两虚。在间歇时,可饮淡盐水或清凉退暑饮料(绿豆汤、果汁、金银花水等)。
情志养生
小满时节人们易感到焦躁不安,中医有云:“风火相煸。”心理学家称之为“情绪中暑”。此时要调适心情,保持精神愉快,避免抑郁、焦虑、生气等情绪。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是以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”
少欲、安,才能保证体内真气正常运行,强调志不贪,心知足,理性看待前进路上的每段过程和结果,不要过于计较一时得失。
当人受到负情绪影响时,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,容易患上各种疾病。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,情绪剧烈波动后风火相煽,气血上逆,可引发高血压、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,危害更甚。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。”
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快,不因物欲影响心情。如能做到“外不劳形于事,内无思想之患”,就可保持形体和心理健康。